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隨著高考的結束,大學也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換血”,畢業答辯進行時,一大波老鮮肉得離開大學重新作出選擇。

       隨著高考的結束,大學也將迎來一年一度的“換血”,畢業答辯進行時,一大波老鮮肉得離開大學重新作出選擇。畢業無非兩種選擇:考研與就業。對于大部分考研的人來說,以下兩個問題需捫心自問。

為什么要去讀研?得到的答案大體如下:

 

 1)我爸媽覺得我還是需要讀研究生提升自己

 

 2)感覺本科學歷不夠用(我想去的工作崗位,他們只招研究生云云)

 

 3)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我想去讀研再學一些東西,未來可以申請我向往的工作崗位

 

 ……

 

 看到這里,加油菌想談談幾點拙見:

 

1、如果你沒有明確的規劃,讀研只是一劑毒藥

 

 應試教育下的大多數人在經過本科教育后,甚至工作幾年后,對于自己的工作的喜好、擅長依然缺乏明確的自我認知,處于一個自我迷茫的狀態。這種時候,如果年紀尚輕,條件允許,讀研會成為大多數人隨波逐流下做出的選擇。只不過,很可惜,這很可能是你迷茫人生的開始。

 

 首先有幾點關于讀研的核心論斷,需要加以明確。

 

1)讀研學不到任何實際知識

 

 無論國內和海外研究生的校園教育,所學知識99%甚至100%都不會是你未來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而大多情況下,很多從事投行、理財、大型企業管培生等崗位,在職業生涯發展初期所需的技能知識,也并不是從課本和校園里學到的。長期所需之專長,更是需要在目標領域,自己進一步再挖掘學習和夯實的。

 

2)不要天真地以為讀了研,所有問題都能解決

 

 馬云曾經說過一句話,那些創業中,你選擇逃避的事情,最終會回過頭來,給你重重一擊。創業如此,人生亦如此。

 

 大學四年都沒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2-3年的研究生同樣更不能解決多數人對自身職業生涯上認知和思考的缺失。或許,在年少之時,大家可以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專心讀書求學。但一旦進入到邁入社會的階段,不同道路的選擇,少許時日,就會凸顯巨大的差距。缺乏正確方向的選擇,越努力的讀書求學,是在浪費生命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反之,如果目標明確,那么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目標道路下,敲定重要的過程節點。他可以是,某個學歷學位,某項特定技能,某方面特定行業或者人脈資源。

 

3)時間才是你最寶貴的資源

 

 時間是最寶貴的,遠超金錢。時間的損失流逝,是不可逆轉的。讀研所花費的時間,很多時候眨眼而過,加油菌見過太多的人們,多年之后依舊迷茫。如果你一開始就想清楚,自己的擅長和愛好,很多時候,你發現讀研,并不是你向往之目的地道路上的必要節點。

 

 同樣的兩三年時間,你可能在學校里渾渾噩噩,一畢業成為“見光死”,別人卻可以在職場上積累更多的經驗,獲得更多的成長。

 

4)站在門外聽千次,不如進門感受一次

 

 講到這里,關于職業生涯自我能力和擅長定位,又是一個很多人會提出的疑問。很多人會說,我即使想,也想不通,無法確定是否正確。這是常態。

 

 在當今這個年代,很多時候,你是有選擇的,應該感到慶幸。通過選擇性的嘗試和深入對于行業的了解,最差你可以判斷出,哪些是自己不喜歡的。選定大致方向后,就需要一頭扎進去。10000小時定律,不是隨便說說的。如果永遠只是在膚淺的了解,職業生涯,永遠不可能有所成就。

 

5)父母的建議100%出于好心,但絕對不會是100%正確的

 

 最后說一下父母因素:父母的建議100%出于好心,但絕對不會是100%正確的。我們大部分這代人的父母,所接受的教育和經歷,和大家其實存在很大差異。他們可能沒有留過學,或者經歷過現在的互聯網行業或者金融行業等新興的商業模式和職場軌跡。他們因勢利導的建議,只應該成為大家的考量因素之一,而非人生的圣旨。

 

 年輕的時候,你想過做任何人,卻從來沒想過做自己,如果一個20多歲人,完全是父母說啥就是啥,做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按照父母為你設定的人生規劃走,那很可能,他在未來取得的成就,不可能超越父母所取得的成就。

 

 你真正應該尋求建議的人有兩類,1)就是你自己,2)有過相似或者行業經驗的前輩(年齡差距一般不要超過10年以上),而且建議多和不同的前輩聊。只有了解越多,才能最終形成自己的獨立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最終,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你父母的,也不是朋友的!

 

2、究竟什么樣的人適合讀MBA?

 

 談了這么多,小編并非完全否認不應該讀研,只是不鼓勵盲目地去讀研。因此,最后談一下哪些人適合讀MBA:

 

 1)本科畢業后直接讀,如果可以快速在1-2年之內,完成比原有本科學歷更好的研究生機會。

 

 2)畢業已經工作后幾年后,已經有了非常明確下一步職場目標,研究生是實現這個職場目標非常重要必要的必備跳板。

 

 這句話里面包含幾個核心關鍵詞:直接,1-2年,更好,跳板。

 

 很多本科不是那么理想的同學,也可以通過一個1-2年的研究生項目(海外留學,或者國內專業碩士)完成一個更好教育背景的提升,為未來幾十年的職場的做一個鋪墊,這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是3年左右的學碩,大家就需要做一定考量(如果未來有志于學術發展,那就另當別論)。

 

 如果已經工作幾年的職場人士,要去讀研或者申請MBA,那就是一個需要慎重考慮的選擇。如果對于下一步目標不明確的人,盲目選擇去讀研,并不會給到一個更加清晰的選擇。很多人通過一些頂級的MBA或者碩士項目,目的性是非常明確的,就是希望獲得一些目標公司崗位的面試機會。但其實在當今信息非常流暢的年代,很多這樣的機會可以通過一些Networking和精準人脈轉介紹來實現。因為往往這樣的選擇,所需要考慮到的投入成本,包括1-2年的讀書時間,6-12個月的申請準備,以及放棄目前眼前的職業生涯的發展積累。畢業之后,重頭開始。

 

 在這個過程中,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是最大的。如果自己做過規劃,也仔細考慮衡量過這方面的成本,覺得合適,那么鼓勵一試。

 

 最后,用一句毛主席的話做一個收尾:“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每個人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的方向選擇,絕對是人生戰略高度上的問題,所以即使迷茫,也不要盲目以讀研當做逃避的借口,請多花一些時間在這方面反思和探究,這絕對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