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2016年12月24日,同濟大學EMBA34班、CS6班開學典禮暨23班、24班畢業典禮在同濟大學中法中心二樓報告廳成功舉辦。典禮由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金福安主持,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同濟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關佶紅、臺灣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術研究中心主任黃三益、同濟大學EMBA中心主任李奕濱等相關領導和EMBA項目教師代表出席了典禮活動并致辭。


典禮的序幕在莊嚴的國歌聲中拉開,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致開場詞。吳校長首先代表校方對同濟大學EMBA34班和CS6班的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對順利完成學業的EMBA23班、24班的畢業生表示誠摯的祝賀。隨后,吳校長以習近平總書記在12月7日對高校發表的重要講話《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是堅持育才造勢,為國之本》為引,談到了中國高校的教育必須扎根中國、融通中外、立足時代、面向未來,堅定不移地走出一條自己主創的道路。


而對于同濟而言,吳校長說“這條道路”就是“一條可持續引領的道路”,只有堅持“引領世界可持續發展”的使命,在經濟、文化、思想層面起到引領的作用,才能讓同濟在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道路上穩步邁進。同時,吳校長還強調,同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立足于教育的五大功能,即:教書育人,科技創新,文化傳創(文化傳承與創新),社會推動,以及中外合作,為后世發展做出前期的鋪墊。最后,吳校長對在場的EMBA學員寄予了殷切希望,希望大家在同濟精神的引領下,在新的國家發展背景下,承擔企業家責任,堅持創新,同舟共濟,開創一個嶄新的有序的未來。


接著,同濟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關佶紅發表了致辭。關院長首先以近期媒體當中引發我們思考的問題“我們的時代怎么了?是變了還是沒有變?”為開端,引出了“創新”這一核心主題。關院長指出,產業創新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信息變得越來越對稱,智能化經濟化成為了未來的目標,正如百度CEO李彥宏所言“移動互聯網再也培養不出獨角獸,未來的機會在人工智能。”


隨后,她通過Google對Deep Mind的收購、特朗普上臺后美國開展的互聯網大會、跨界創新等熱門話題,談論并展望了世界范圍內創新領域的發展現以及2017年創新創業的發展方向和與可能性。最后,關院長鼓勵EMBA學員在機遇和挑戰面前,堅持創新。她說:“雖說,創新創業就是一場艱苦的修行,但正如喬布斯所言――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成就自我,回饋社會。”


其后,臺灣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術研究中心主任黃三益代表臺灣中山大學致辭。黃教授在致辭中說,“同濟與臺灣中山大學歷來情誼深厚,每年都會進行異地教學,兩岸交流非常密切。”接著,黃教授演講的主題為“透過商業的力量改變世界”,他結合他所在的研究領域以及阿里巴巴等成功的商業案例,期待每位在座的EMBA學員能夠在商場上獲得更高的成就,并透過商業的力量,替國家、甚至全人類做出貢獻。


在畢業生環節,首先進行了本屆畢業生的頒獎環節。此次典禮共頒發了優秀畢業生、優秀班干部以及特殊貢獻獎三項大獎,對在過往EMBA學習過程中表現優異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學員進行了表彰。


頒獎儀式結束后,隨著名為《花樣年華》的短片播放,現場一起回顧了同濟EMBA23班和24班在學期間的美好瞬間,引發了畢業生集體的共鳴與回憶。


短片播放完畢,畢業生代表于文龍上次發言。他通過對“EMBA”幽默的拼音解讀,表達了他對過去兩年多的EMBA學習生活的不舍之情,他說:“此刻并不是結束,我們將發揚同濟精神,開啟未來遠大的未盡事業”。隨后,他提到,為了表達全體畢業生對母校老師們的感謝,他們自發募捐了一筆基金,贈與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作為助學金,以及用于支持同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第一批助學金十萬元。


隨后,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吳泗宗作為同濟EMBA教授代表上臺向新老學員致辭。吳教授說:“同濟EMBA學員在同濟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收獲有兩點:一是同濟的烙印,這使得每一個EMBA學員身上肩負著歷史的使命,同濟的發展從此也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二是建立在師生和同學間的一生之誼。”


吳教授分享了兩個故事,分別贈與畢業生和新生們。他用黃埔軍校一期同窗陳賡與宋希濂的故事告訴畢業生,即使從此以后同學之間因為某些原因走向了不同的道路,深厚的同學情誼卻走到哪里都不會散去,并以此告誡學員們珍惜珍貴的同窗情誼。在吳教授看來,畢業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意味著新的征程的開始,吳教授以丘吉爾在阿拉曼戰役勝利后發表的名為《The End of the Beginning》的演講中的一句名言“這不是結束,甚至不是結束的開始,而可能是開始的結束。(This is not the end. It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But it is, 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送給今天畢業的全體EMBA畢業生,以此表達了他對畢業生的深切祝福和美好希冀。


最后,吳教授用1666年倫敦大火后,英國著名的建筑大師雷恩爵士重建圣保羅教堂的故事送給新生。吳教授說,故事中三個工匠的回答代表了三種人,而同濟大學培養的就是第三類的人――同濟大學EMBA培養的不是為了謀生而被迫工作的人,也不是要培養一名優秀的工匠,而是培養優秀的、引領時代的領袖。他將第二個故事送與新生,期盼大家日后都能夠成為“引領時代的領袖”。


吳教授坦言,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擁有無限的商機與創業的機會,即便它存在一些消極的部分,但仍然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吳教授勉勵大家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要像史學大師錢穆先生所言“認識你們所在的時代,引領你們所在的時代”,要時刻保持“敬畏之心”,只有這樣才能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立于不敗之地!


在新生環節前,同濟EMBA新生班班旗揮舞著,由畢業班旗手余雷交還給吳校長手中,由吳校長傳遞給新生旗手張建斌,當飄揚的橙色班旗再一次由張建斌揮舞起來時,同濟EMBA精神又一次有了新的傳承。


在集體回顧了前兩日新生拓展的精彩視頻片段后,34班的紀云飛和CS6班的張欣榮代表新生上臺發言。紀云飛說:“回歸校園學習,最重要的是有回歸的心態,無論你過去有多優秀,來到這里就是新的開始。要有平常的心態,你做到了平常,你也就變得不平常。”他代表全體新生表示:“讓我們懷著感恩之心,感恩同濟這個平臺,感恩老師,讓我們蕩起友誼的小船,同舟共濟!”


隨后,臺灣學員張欣榮代表CS6班新生分享了他的心情和他選擇同濟EMBA的初衷,因為他對“宏觀經濟”的濃厚興趣,他在一次講座中第一次接觸同濟EMBA,如今,他終于等到了這一天,成為了同濟EMBA大家庭的一員。他期待在未來的EMBA學習當中,能和來自不同領域和行業的人才交流,提升自我,共創輝煌!


在新生代表致辭后,金書記主持了為同濟EMBA新生準備的特殊環節――時間膠囊。金書記邀請每一位新生把對未來的自己想說話與期待寫在印有同濟EMBA郵戳的明信片上,并投遞到同濟EMBA紅色郵筒中封存,這些明信片將會在三年后的畢業典禮中啟封、回望和分享。為了不讓未來的自己失望,現在唯有更努力的拼搏,此環節可謂是意義非凡,新生們紛紛寫下屬于自己的那個“時間膠囊”,并投遞在同濟EMBA的紅色郵筒中。


最后,各位領導嘉賓集體上臺,為23班、24班畢業生進行授證、撥穗。在畢業生與新生依次合影留念后,2016年同濟大學EMBA34班、CS6班開學典禮暨23班、24班畢業典禮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