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共享經濟在未來還能演化出哪些形式?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的結合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應?甚至,今年的人工智能會不會重蹈去年VR的覆轍,這些都會是來這里探討新經濟的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閆曼:對中國來說,無論是周邊的地緣政治危機,還是國內宏觀經濟和匯率波動,都預示著一個高風險時代的來臨。

 

       又一年的博鰲亞洲論壇開始了,與前年的“邁向命運共同體”或是去年略顯空泛的“新活力與新愿景”不同,今年會議主題一下子“沖出亞洲”,變成了“直面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未來”。

 

回憶剛剛過去與黑天鵝共舞的2016年,或許可以理解這種改變。英國脫歐為歐洲一體化蒙上一層陰影;特朗普當選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正在由政治領域不斷向經濟領域蔓延,外界頻頻發出特朗普對全球經濟政治秩序的威脅不可低估的警告;逆全球化思潮順勢升溫,中美貿易戰似乎不可避免;而即將到來的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大選,也將成為影響未來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因素。

 

對中國來說,無論是周邊迫在眉睫的地緣政治危機,還是國內宏觀經濟和匯率的波動,都預示著一個高風險時代的來臨。如果說過去的黑天鵝之年教會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將會越來越頻繁地受到全球因素的影響,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個人生活。

 

中國:全球化的未來領導者?

 

與歐美逆全球化思潮對比鮮明的是,就在特朗普上臺前三天,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發表了一場主題為捍衛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演講,中國,這個全球化規則的被動接受者,似乎對扛起“全球化領導者”這桿大旗躍躍欲試。

 

擔憂逆全球化導致文明倒退的人們,無疑對倡導“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心灰意冷。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和習近平此番表態讓他們重燃希望。

 

表態歸表態,聽其言還要觀其行。在被寄予未來全球化領導者的同時,中國市場的實際開放程度仍在被質疑。德國駐華大使柯慕賢曾給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以在華外企的角度指出:“從積極的一方面看,中國也發布了多項文件,似乎承諾了要推動開放進程。但文件中面向外國投資的開放態度,到實踐中卻會有截然相反的體現。”成本的增加和對監管的擔憂,使得從中國撤離和減少投資比重的外企越來越多;再加上中國在資本外逃的壓力下出臺的限制性規定,也正在波及正常的貿易流動。

 

不管怎樣,外界對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寄予的厚望并非憑空而來,身處這樣一個劇烈變動的時代,中國在未來全球化進程中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甚至能否成為全球化的領導者,包括如何迎接其中的機遇與挑戰,想必會是此次博鰲論壇中最熱門的話題。

 

科技與新經濟:突如其來的新“風口”

 

在過去的一年,科技依然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新技術的研發以及新經濟形式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成為略顯灰暗的全球經濟背景下的一抹亮色。可以看到,近幾次博鰲論壇中關于科技和新經濟的話題和嘉賓的比重在逐步加大。

 

對于互聯網行業來講,經歷過O2O的降溫和幾輪并購潮的2016年無疑是關鍵的一年。走向謹慎的投資讓“C輪死、D輪合”的魔咒縈繞在每個創業者心頭。在經歷了前兩年“上山下鄉”式的全民創業熱潮和突如其來的資本寒冬后,一些原先炙手可熱的“投資風口”由于短期內看不到前景而逐漸降溫,比如VR;而一些新的參與者也在眾人始料未及的情況下嶄露頭角,比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展開融資大戰的兩家共享單車企業ofo和摩拜。AlphaGo的出現又讓人工智能成為了今年的新“風口”,使得各方在還未看到特別成熟的產品或模式出現前,就圍繞人工智能未來的倫理道德問題爭個不休……

 

共享經濟在未來還能演化出哪些形式?人工智能和傳統產業的結合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應?甚至,今年的人工智能會不會重蹈去年VR的覆轍,這些都會是來這里探討新經濟的人們所關心的問題。

 

時代在急劇變動,從去年冬天的達沃斯論壇,到今日的博鰲,再到各種官方或民間智庫舉辦的經濟類論壇,全球化和科技創新都已成為其中最重要的議題。未來全球化會走向何方?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該如何應對?逆全球化會不會對新經濟的發展產生影響?答案中自有許多不確定性,而讓我們夜不能寐的,正是這些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