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這個春天,當00后沉迷“抖音同款”和“全民PICK”,90后鉆研“中年養生”和“城市搶人大戰”的時候,80后卻悄然成為了一場有關焦慮的大討論的主角。

          這個春天,當00后沉迷“抖音同款”和“全民PICK”,90后鉆研“中年養生”和“城市搶人大戰”的時候,80后卻悄然成為了一場有關焦慮的大討論的主角。

  相比后輩的娛樂化,這個話題顯得有那么一點沉重。

  誰叫那篇風口浪尖的文章《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叩問的是80后出生的“同齡人”呢?1982年的胡瑋煒賣掉了摩拜,帶來了對比下的落差和一個讓人鬧心的問題:

  為什么都是人生打卡30+的人,她卻比我有錢——————這么多?

  1992年和2002年的年輕人們根本懶得思考這個問題,十幾年,時間太長,年齡為她們贏得了抵御一切沖(焦)擊(慮)的時間。

  所以,也難怪我們會用生理年輕,去緩解心理時間帶來的緊張感。比如“要是我還年輕五歲,我一定會……(以下省略1000字)”。

  那么問題來了,年輕到底是不是資本?它足以成為解決焦慮的靈丹妙藥嗎?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Holly。和企業市場沾親帶故的非從業人員,十級懶癌偏偏好奇心旺盛的90后。樂于旁觀,也享受專注,目前娛樂產業研究沉迷中。

  從“放棄自我”到“野蠻生長”

  TA們怎么打敗焦慮

  做空派,認為焦慮毫無作用,解決問題才是唯一的目標。代表人物Tiffany Zhou Fang。

  Tiffany是青年興趣社區“WeSlash私嗜”的創始人,她說,曾經的我有著“成為自我”的欲望,很多時候卻又在巨大的社會機器面前放棄自我。這種矛盾和內耗就是焦慮的來源。

  “焦慮的根源無非是看到了卻苦于做不到,想要卻苦于不敢做,想要在當下和未來之間找到一個捷徑,卻不愿意給自己制造更多的不舒服。”

  從八小時工作制的溫室走出來,Tiffany變成了一個從零到一的“野蠻生長”創業者,從清潔打雜到新媒體小編,從商務BD到戰略決策,野蠻生長讓她把一年當成了五年活。

  她說,全情投入一件事時,我覺得我是年輕的。

  

  玩樂派,焦慮不過是助推打BOSS的道具。代表人物張良計。

  張良計,一位30歲的王者榮耀電競愛好者——

  “在丟失兩路的情況下,抓住對方的落單英雄瞬間秒掉2個,然后中路一波翻盤。我帶著一幫小孩完成絕地反擊,久違的激情讓我仿佛回到年輕時候。”

  “這個世界上成功的人,是有本事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有能力把它過得很好。不必因為同齡人套現15億的故事而自怨自艾,焦慮就像我們讀書時每次都考第一名的那‘同學’,它能作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助推器。而不斷成長的源動力,就是保持心態年輕,愿意去學習新東西。”

  實干派,焦慮是正常的,不要怕。代表人物薛寒。

  如果說上面兩位基本無視焦慮的負面情緒,那薛寒的故事顯然更符合我們自我成長的需要。她也有過非常焦慮的時刻,并且認為焦慮其實依然存在。

  薛寒今年和一些年輕人在柬埔寨蓋起了一所村落小學。

  “那一刻明明剛過完31歲生日的我卻覺得自己特年輕,比剛畢業在寫字樓里加班的時候還年輕”。

  那是她最焦慮的時候,會連續幾個禮拜為工作的事情擔心到天亮還睡不著。

  但還好,她找回了年輕的感覺。她告訴自己:

  “焦慮是正常的,不要怕,然后起身動手去解決問題,哪怕能解決1%你也會發現比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做只是焦慮要好的多。”

  三位的故事里,“年輕”總和緩解焦慮聯系在一起,可她們都已經不再是生理意義上定義的18歲了。所謂正本溯源,心理時間帶來的緊張感,其實是需要從心理去解決的。年輕是資本,不是指的機械時間,而是一種心理狀態。

  根據領英職場心態洞察發現,7成職場人認為年輕無關年齡,“心態年輕”是年輕最首要的定義。

  

  我看小豬佩奇聽抖音神曲

  算不算心態年輕?

  心態年輕是有用的,不過什么才是心態年輕?

  周末從早八點躺到晚八點,熱刷抖音社會人頻道肯定不算是真的年輕,為此我們梳理了一些用戶在提及心態年輕時的高頻關鍵詞——

  TOP1 好奇

  保持“好奇”幾乎是我們采訪到的所有用戶在提到心態年輕時的必備短語,比如“年齡帶來的是固化,好奇心會帶來新鮮感,避免麻木”,又比如——

  “好玩”讓我從業,“好奇”讓我繼續。

  畢業于紐約電影學院的于麗萍,在愛奇藝、DMG娛樂傳媒集團都工作過,現任微鯨VR制片人。

  “每次進入一個公司都是覺得好玩,很單純的覺得好玩。因為追星進了愛奇藝;機緣巧合進入了DMG和微鯨VR,覺得VR很新奇”。

  我問她,和新奇事物接觸的意義是什么。

  她說:“趁年輕,多和新鮮事物接觸,時刻準備著,接觸外面的世界,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喜歡什么,追求什么。”

  現在,于小姐確定自己能做這個行業和職業,但不確認自己是不是有天賦,也許她無法企及像索菲亞科波拉那樣的導演,但好奇心的驅使下,她并不后悔,還準備繼續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

  TOP2 學習

  90后的哲學學者Aria Ma說,“在如愿以償加入榮譽哲學兄弟姐妹會的時候,我覺得我很年輕,我還有余下的一生去愛哲學。”

  而Sean有一位老領導,70后的他在離開雇傭制6年后說:“我現在6歲,我還很年輕。”

  6年前,Sean的老領導在39歲的時候被公司解約,被雇傭制開除的他并沒有開除自己的人生。他嘗試了職業經理人時期完全沒做過的事情:寫專欄,做企業的獨立咨詢顧問,輔導MBA學生……

  如今的他,是一家咨詢公司的合伙人,交大MBA同學會理事長、8家初創公司的投資人、以及3家民營企業的獨立董事。

  Sean跟我們說,“聽說我是領英專欄作家,知乎的人力資源優秀答主,他立即向我請教如何運營自媒體。1年后再見面,他反過來教我如何玩轉‘飯團’。向他學習,我也尊敬身邊每個年輕的小伙伴。我知道,他們能教會我很多很多。”

  沒錯,學習無關年齡,卻有關心態。大概是“知識”這個詞太古老太久遠,當面對它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我真的很年輕。

  TOP3 開放

  心態的年輕,意味著開放、創新和不受禁錮的思想自由,這對每個職場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Tiffany有一個小習慣,她特別享受跟陌生人不帶目的的聊天。無論是保潔阿姨,出租車司機還是火車上碰見的鄰座。

  “這個習慣讓我聽到了更多人生故事,看到了更多的活法,會讓我更有同理心。當我自己保持Embrace開放擁抱的姿態,會有很多神奇的磁場。”

  辭職創業做青年社區的這一年,被Tiffany定義為自我探索的時間。她結識了比以前一年幾倍的新朋友,說了比以前一年幾十倍的話,學習了以前指數倍的知識……她在享受這種不設限的饑餓感。

  在Tiffany看來,年輕人應該去建立另一種看世界的角度。“我希望用自己的經歷和產品告訴他們,其實有另外一種可能。”

  《心態年輕圖鑒》這本書

  哪里有的賣?

  道理我們都懂,可有時候做起來很難。平時工作強度大,處理人際關系和工作郵件已經讓人很沉重,實在好奇不起來,更別提有些公司企業文化就很老舊……

  排除這些我們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外,我們能采取哪些積極對策讓自己年輕一些?

  根據領英職場心態洞察,工作中職場人保持年輕心態最重要的措施包括:

  不斷為自己設置目標,接受新挑戰(60%);每天關注行業資訊,學習新知識和技能(55%);積極社交,拓展人脈(46%)。

  而在生活中,職場人保持年輕心態最重要的措施包括:

  1.發展興趣愛好(58%);2.旅游(52%);3.堅持運動和健身(45%);4.美容保養(41%);5.與朋友聚會(38%);6.堅持閱讀和寫作(29%)。

  其中,對于高職級的人而言,堅持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顯著增加。

  在我們的采訪中,也有一些用戶分享了以自己保持年輕的小習慣:比如“科學合理利用碎片時間,找到科學的、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記賬,做全淮海路最整潔的辦公桌的擁有者”等等。

  回到最初的問題,生理年輕是一個事實,但我們所愛的“年輕”無關年齡。

  解決焦慮當然沒有萬能藥,但是心態年輕能給我們的是動力和勇氣。也許保持心態年輕沒有普世通行的法則,不過至少做到年年十八不是吹生日蠟燭時才出現的口號,畢竟——

  THE YOUTH WILL ALWAYS WIN,總有美好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