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MBA就是個0,你自己是1,讀出來是10,你自己是100,讀出來時1000,你自己是個0,讀出來還是個0。當然,它至少會給你一個研究生文憑和碩士學位。上周,一個正在創業的朋友跟小編說,想考MBA,但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或者需不需要讀個MBA?報哪個學校的MBA?讀MBA能學到什么東西?那我們就先好好地梳理一下“報讀MBA到底值不值?”


MBA收益分布


我們可以分析一下MBA的收益分布。MBA到底有哪些收益?哪些來自MBA教育本身?哪些是你能短期看到的?哪些是長遠影響一個人的?


如果把職業收益做一個區分,MBA的收益有2個維度:


職業發展―個人成長:職業發展的收益(升職、加薪、生意獲利等)外顯并馬上能夠兌現,個人成長的收益內在,但對于人的職業和人生都有深遠影響。


個人努力―學校資源:一部分的收益來自于個人努力,而另一部分則來自于學校的資源提供。


從職業發展維度:MBA的學歷能幫助很多人,尤其是技術人員進入或鞏固管理職位;同時也是很多行業重視的加分項,比如金融、投行、企業咨詢、四大等。不同的學校提供不同的資源,優秀的名校會有更好的眼界和人脈資源,這些人脈也會吸引到更多的企業來學院招聘。


從個人成長維度:MBA是一個系統的梳理自己職業經歷和經驗,并且跳出原來職位看全局的機會;學習過程中的系統理論和大量實戰,幫你建立起來系統的思考框架以及商業實戰經驗,最后畢業后的學習,也是你一段可以重新定位,獨立思考人生的機會。另外,辦學學校的文化底蘊,講師魅力對于個人也會有深遠影響。


到底值不值?


建議從兩個地方思考:


第一,回顧一下已有資源,看還需不需要一個MBA給你加分。你是否已經擁有,或者幾乎可以免費獲得讀MBA的這些收益?比如你本來就在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而且有很好的職業發展,不考慮轉型,也不需要研究生文憑,那就不需要靠讀MBA來獲得“管理職位”、“行業加分”、“求職平臺”等好處。如果你有很好的自我學習能力,也許“系統梳理”“系統思考方式”等也沒有必要。


第二,考慮一下你的付出。MBA一般花費在10-30萬元,以及大概2-3年的周末時間,大量的社交精力。這些你完全可以投入到其他地方,比如其他學科,一個愛好,一段戀情,一段天倫時光……


來自上海高校的個人案例


唐利明:MBA的價值在于讓我停下來重新出發


唐利明是2013屆交大安泰全日制MBA畢業校友,目前在耐克體育(中國)有限公司擔任銷售與運營計劃高級分析師。他認為,除了系統學習理論知識、收獲精英人脈以及良好的職業發展平臺以外,MBA具有相較這些傳統意義更為深刻長遠的價值,那就是經過錘煉逐漸沉淀下來的思想。


唐利明就讀的CLGO是上海交大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合作的一個跨學科、雙學位(MBA+工程碩士)項目,在學生實踐方面有很突出的特色。他在校期間參與了許多實習項目,解決了項目合作企業實際運營中的問題,既豐富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收獲頗多的他覺得,MBA就像是實現夢想的一個畫板。談到CLGO中國行(企業實地訪問) 時他說,“像這樣開創性的活動在CLGO、在交大安泰還有很多。借助學校的平臺,學生擁有巨大的舞動空間和自由。在簡單的年薪、職位、公司規模之外,MBA教育真正的價值在于讓我們停下來,看看自己,看看別人,看看世界。我們要去哪,應該怎么去,跟誰一起去,就是在校園環境下、忘卻錢權利益之中漸漸清晰。”


陳博:通過MBA學習,精彩轉身


陳博的理想職業是進入金融機構從事金融管理相關的工作。“我知道自己其實心里最想干的還是金融行業,但我明顯資歷欠缺,選擇來到上外攻讀MBA正是我為自己職業轉型邁出的重要一步。”除了學歷的提升外,知識的豐富,上外MBA帶給我更多的是國際化的視野以及看待事物的全局觀。“通過上外這兩年多的學習,使我對全球化、無國界理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前我在國企,面對的是典型的中國老板;讀書之后我去了國際投行,面對的是典型的外國老板;現在我工作的單位是一家民企,是一家具有國際化背景的財富管理機構,老板也是MBA。上外MBA的創業精神鼓勵我打破常規,勇于挑戰自我。“我雖然沒有創業,但也從做了5年多的房地產行業跳轉到金融投行,這是我在進入上外MBA一年之后所作出的決定。經過兩年多的MBA學習,現在的我已經知道金融行業需要什么樣的人、而我自己又適合什么樣的公司和職位。可以說如果不到上外讀MBA,我想我現在仍然還在當初的那家房地產國企。”提到進入上外MBA前后的職業變化,陳博笑稱這是一個“冒險又精彩的轉身”,也正因為這次轉身,前進的道路變得越來越寬闊。


葉潔敏:MBA是我最成功的個人投資


葉潔敏是華東理工大學2012屆畢業的中法雙學位MBA項目學員,目前任KEPLER Shanghai Office 運營經理。他說:“MBA是我最成功的個人投資之一。”首先其有完善的知識體系,華理MBA針對企業運作管理各個方面都有相應課程,對特殊領域的新興技術,也會通過各種外聘課程或論壇來補充。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主攻課程及各自感興趣的領域。葉潔敏是做咨詢行業的,他覺得現在與客戶溝通時在管理方面的KPI更能產生共鳴,獲得客戶信賴。其次是,MBA擴展了學員的國際化視野,他學習的中法雙學位項目,經常要和班上各國的留學生一起做案例,為他在跨國項目合作中提供了鍛煉機會。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大家公認的拓展人脈,學院為學員提供各種獵頭信息和職業發展講座,還每年組織校友、在校生參加各類活動。不僅可以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還積累了大量的商業人脈為創業和實施商業項目提供便利條件。在MBA畢業后,葉潔敏的工作更具挑戰,職責更大,薪水增長幅度也更高。總而言之,MBA生涯對自己的收獲確實很大。


林潔:在學習中碰撞火花,看到自己的進步


林潔是東華大學2011級MBA領袖班的學生,現任喬達貨運(上海)有限公司(法資)物流經理。她坦言,東華大學兩年半的MBA學習歷程,讓我們這些在職的同學們,又重溫了校園的學習氛圍,那上課時的激烈小組討論,課后的作業交流以及每學期期末的精彩沙龍,都無不讓我們感受了一把從高處奔騰而下的淋漓酣暢,以及在同學之間知識火花相互碰撞中所獲取到的前進動力。和我們之前經歷的學生生涯不同,每一位來校學習MBA課程的同學,可能在來之前都抱著不同的學習目的,但我相信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就是通過MBA學習,對自己現有工作中管理方法做一次系統、理論的梳理,在學習中感悟管理真諦,更感悟人生精華。我們都希望,我們的每一個明天都能比今天更進一步,而東華大學旭日工商管理學院讓我們實現了這點。在東華,我們收獲了知識、收獲了友情、收獲了快樂,更開拓了思路和人脈。我會永遠記住這段學習歷程。


魏先生:MBA對職業發展不能立竿見影


目前,在某外企就職的魏先生表示,近期外企裁員潮此起彼伏,本來想通過讀個MBA逆流直上,但是打聽一圈下來覺得并不適合自己。很多讀過MBA的朋友告訴自己,現在MBA很難在短時間內給自己帶來薪資和職位上的提高,這就是我最糾結的地方。不過,他們認為這是職業生涯規劃中重要的一步,MBA比較適合那些不要求馬上見效,而是看中其長期效果,考慮到長期發展和規劃的人群。


黃先生:創業后才顯示出優勢


已經畢業的MBA黃先生表示,目前很多學生最缺少的是平和的心態,學了MBA不等于就端了金飯碗,他介紹自己學習MBA課程完全是自費的而且單位也知道,但單位并沒有因為他獲得MBA學位而特別給予其升職和漲薪的待遇,所以在這方面沒有起到直接作用,但他同時強調,在MBA學習時,就和幾個同學醞釀創業計劃,在畢業后的不久終于選擇了創業這條路,這才把MBA的知識運用上了。他發現自己對商業運作的各個環節很容易了解,現在,除了和同學一同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之外,又開了一家企業咨詢公司,他打算將主要精力放在后者上,因為這樣可以把他在課堂上學到、領會到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以此來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