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

說明: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

導讀:

11月11日,美圖秀秀董事長、隆領投資創始人蔡文勝毫無保留地全面分享了自己在中國互聯網行業16年的闖蕩與感受。蔡文勝自2000年進入互聯網領域從事域名投資,2008年進入天使投資領域,先后投資4399游戲、美圖秀秀、暴風影音以及58同城等數十個互聯網項目,成為中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


以下為蔡文勝演講原文:


有一個法則叫一萬小時法則,我覺得這是非常對的,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須要有一萬個小時的鍛煉,這個其實也會決定你未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我們舉例,比如巴菲特,很多人都想學巴菲特,為什么先不從他的學習能力學起?巴菲特在1955年回到老家奧馬哈那個小鎮的時候。當時美國大概也只有三千多個股票,但是巴菲特把三千多個股票所有的財報全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只要誰問他,他都能給你說出這個財報的亮點和不足等等各個方面,這也奠定了他能夠快速的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后來2004年我去了北京,我就創建了265.com,2008年我把它賣給了谷歌,2004年到北京非常幸運,得到了IDG和谷歌的投資,2008年賣掉是兩千萬美金,當時覺得已經非常好了,現在回頭看真的是太便宜了。后來,我有個朋友在我賣掉以后也創建了一個叫2345.com的導航網站,后來這個網站賣給了A股公司,現在這個公司的市值是幾百億人民幣。


我不后悔便宜賣掉,我知道人生必須要有不同階段的成功。


因為賣掉了265,我又回到廈門,當時已經在北京開始有點小名氣,2007年以前實話講,我是沒什么名氣的,2008年有點小名氣,找我的人越來越多,后來我又選擇回到了廈門,這也才能創造出4399游戲跟美圖秀秀。


在2004-2008年這個階段我還開始做了一些投資的項目,天使投資,包括58,2005年的時候我投了50萬人民幣,這個回報現在應該是幾億美金。暴風影音也是2005年投的,當時投資是180萬人民幣,現在回報也是幾億人民幣。


上面這兩個故事給我的啟發是,投資是需要時間的。


很多人現在已經看到,比如我覺得暴風跟58是很成功的,但兩個都是2005年投的到現在,整整十年的時間,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的基金不管是IDG、紅杉他們都不會賺到很多錢的原因,他們熬不住。全中國所有的VC加起來賺到的錢都不如一家公司賺的多,就是南非一個叫MIH的公司。


當時南非公司MIH是2200萬美金從IDG跟盈科數碼手里接走騰訊45%的股份。IDG當時為什么賣,我曾經問了IDG的周全,他說,小蔡,我們是從1996年成立IDG基金,到2001年手里一百多個項目,我要給LP一個交代,已經有六年了,當時能夠回報最好的就是騰訊,所以只好賣掉騰訊。


就像你買了很多股票,你需要錢的時候往往把最賺錢的賣掉,把那些暫時虧的反而留著,這是人性。


所以IDG,包括李澤楷就把騰訊給賣掉了,我們知道MIH現在還有多少,2000年開始投資,他現在還持有34%騰訊的股份,據說上市到現在一股沒賣,按照騰訊今天兩萬億的市值他應該是差不多七千億港幣。


全中國所有VC包括后面新創的所有加起來,他們有賺到7千億嗎?我估計是沒有的。


所以這里也是給我很大啟發,一樣的,2005年、2006、2007年,我其實投了差不多有七八十個項目,后來也在反省,真正能讓你賺錢的就是兩三個公司,兩三個股票。同樣我自己也犯了錯,一般都是把賺錢的先賣掉,所以投資有時候一定是要反人性的。


當然這也說明一點,如果用投資基金的方式去做投資,一般不會好,同樣你去買基金產品也不會讓你賺大錢。很簡單,因為基金經理更多想的是管理費,他只要管理費就可以了,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話,你自己是一個百萬富翁,你去聽那些坐公交車上班的股評家分析,你會發財嗎?


那同樣你的錢你交給基金經理,他就是為了賺管理費,你能夠賺到很多錢嗎?挺難的。同樣我自己有一個原則,如果一開始有很多出名的天使投資人投的項目,我都不會參與,我覺得一定不會成功。


比如我跟李開復、徐小平我們曾經有一個天使會,我們成立了一個基金,里面投的項目沒有一個成功的。


為什么?很簡單的道理。


第一,我們都覺得大家都投了,大家都會去幫忙,我就不幫忙了,那些拿著我們這些大佬的錢,他們總是以為我們會幫很多忙,其實誰也沒辦法幫很多忙。


第二,一個東西能成功,就像今天你去看,很多人都說沒有買騰訊,那些,因為最終賺錢的一定是少數的。所以我們現在去看,所謂的白馬,大家看清楚這個公司的時候,其實這個公司已經普通的再普通不過了,因為你已經能夠用手指頭算出它的PE各個方面。


投資真的是需要遠見的。


那什么是好的投資呢,我覺得巴菲特我還是非常崇拜的,他投資的道理是有的,就是買消費類產品,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消費品,巴菲特的邏輯是什么?他在喝可口可樂他就買可口可樂的股票,他在嚼箭牌口香糖他就買箭牌口香糖的股票,他在看華盛頓郵報就去買華盛頓郵報的股票,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


今天唯一的差別就是消費品在改變,因為我們慢慢不再看報紙,我們的報道有更多的選擇了,現在的口香糖千奇百怪,現在的消費品變成什么了,你在刷微信你就趕緊買騰訊的股票,你在用美圖秀秀你就應該買美圖秀秀的股票,你用小米手機就去買小米手機的股票,這其實就是個簡單樸素的道理。


其實消費品已經從實體轉到虛擬了。30年前,因為我是70年出生的,我那時候我記得10歲以前我是穿不到新褲子的,我的褲子膝蓋要補,屁股也要補,都是我哥哥穿過了,我媽給我補一下我再穿。所以那時候我們那個地方創業的人,安踏他就做鞋給我,七匹狼做衣服襯衫給我,就一定發財,因為那時候物資匱乏。后來我們為了改善生活我們喝水,所以娃哈哈賣水給你,為了吃的方便,所以康師傅賣你方便面,康師傅就發財了。后來我們覺得老房子不好,所以萬科、萬達就做了一大堆房子給我們,這些人在不同的階段都發財了。


但到了今天,大部分的物資其實都是過剩的,所以這也是為什么這些企業現在不太好的原因。


80年代、90年代為什么日本電器索尼松下掙那么多錢,而為什么現在又虧錢?


因為他們把效率提高到極限,最終其實一定是虧錢的。以前我們穿衣服是因為一定要保暖,現在不是因為這個原因,是為了時尚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以前也都是穿破了才去換。日本人做的家用電器,說實話如果因為用破你才去換,你一百年也不會用壞,所以他會進入破產階段,所以一個新的消費品,虛擬網絡出來了,我們把更多的娛樂放到了虛擬上面。


以前男人賺錢了就泡夜總會,所以當時北京的天上人間各個城市的夜總會都發財了,現在男人流行到網站、映客、陌陌上去看直播,它其實就是網上的夜總會,所以這是一個虛擬的消費品升級。


另外一個升級是什么?同樣是這些實體公司,他需要有情感的需求,現在有句話說的很好,代表大部分女生,也代表25歲以下男生的消費需求,三句話:愛美,怕死,缺愛。


這幾乎是現在所有消費的重點,你只要圍繞這三句話,圍繞這三個去做消費品都是對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美圖秀秀為什么這么多人用,因為所有人都愛美。你們去看看現在的朋友圈,你會發現大部分都在鍛煉身體,在跑馬拉松,因為都怕死。為什么我們的社交網絡現在這么流行,因為現在的小孩除了學校就是家庭,應該是缺乏愛的,所以他們要在網上找各種各樣的愛。


剛才我們說的從消費的角度,我們其實一樣是可以看到,那么你們就會說騰訊的股票已經那么貴了,大家都說股票那么貴,怎么辦?


首先這么貴了他還會再貴,你看香港股市,有個很搞笑的地方,大部分公司喜歡把股票不斷拆分,拆成幾毛錢,就是因為他抓住了人性,大家都貪便宜,不愿意買貴的股票,卻不知道好東西就是貴的。好東西你覺得貴的時候,其實是因為你買不起,當你有了錢一定還去買,但是你因為便宜去買一個東西,你賣不出去的,你只有找到一個人跟你一樣貪便宜才能把這個東西賣掉。

[FS:PAGE]


所以你買到貴的不用擔心,你會喜歡,別人也會喜歡,你看到好的東西,你買不起只是現在沒有錢,但咬咬牙買下來,沒有錢可以先買一半也沒有關系,但是如果你貪便宜,你一定會買到更便宜的東西。


我們都在說現在很難再出現BAT這樣的公司了,但我認為一定還會有新的大公司出現。現在很多人就有一個邏輯,BAT是做什么,就是做互聯網。


錯!


我們知道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就是三大門戶,網易、搜狐、新浪,你知道在12年前,也就是2004年,有誰會知道BAT會崛起嗎?在北京當時我記得很清楚,技術人員都不愿意去百度,因為大家不看好。騰訊、阿里也差不多,都是算第二梯隊,但這十年過來,他們三個成為最強者。同樣的道理,你認為他們三個未來就是最強的嗎?不,一定會有新的去打破他們,你就需要找到他們。


那就有這樣一個啟發,那個新的顛覆者要具備什么特征呢?


首先,我們去看互聯網的發展,我覺得互聯網的發展就像一百多年前的電力發展是一模一樣的。


我們知道電的誕生是1895年愛迪生在紐約第五大道開的世界上第一個電廠,發電機是英國人發明的,但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電力,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電廠它可以集中供電,這家公司也是今天的GE,GE公司就是這樣由來的。


當時電力剛出現的時候,就像我們十幾年前看互聯網我們都覺得挺神秘,當時GE出來的時候,大家都覺得電力公司就是老大,但GE并未成為當時最賺錢的公司。現在的谷歌、Facebook,雅虎、蘋果他們就像一百多年前的電力公司,中國的BAT也是,那些陸陸續續在做基礎建設的,未來真正賺錢的一定不是他們。


比如有了電,整個世界產業都發生了變化。福特就因為有了電站,1920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條汽車流水線。以前德國人做一部汽車大概要花10個人工花半年時間才敲出一部汽車。但福特的汽車流水線很簡單,生產汽車的效率極大的提高。他賣T型車,當時在德國賣一部車子大概需要五千美金,他賣500美金。T型車從1920年存在大概到1970年,所以福特成為了美國最富有的人。


那有了電我們可以發明什么,發明電冰箱、電風扇、電視機、收音機一大堆電器,這些都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而且在電的基礎上發明這些的,都成了最有錢的人,也不是之一。他怎么改變我們的?比如你再看電冰箱在發展,他其實就改變了當時整個世界經濟的格局。我們知道波士頓是一個美國有錢的城市,我們路演都要去波士頓,因為那邊人很有錢。波士頓最早靠什么起家,靠捕鯨魚,運冰船這兩個產業起家。捕鯨魚是為了做蠟燭,運冰船是把冰運到歐洲儲存食物,但有了電發明以后,這些行業都消滅了。


比如電熨斗。為什么我們今天有男女平等,就因為有了電熨斗的出現。為什么呢,當時一個女人一天大概要花8個小時做家務,其中2到3個小時在燙衣服,后來有了電熨斗,女人的家務工作時間變短了,女人也可以走出家門去工作了。正因為走出家門工作,才開始有了經濟獨立,有了經濟獨立也就可以參加更多的社交活動。


這時候你再看香奈兒包,現在很多女人都在買她的包,但是香奈兒它真正厲害的不是它的包包,而是她的創造性。


當時女人的裙子都很長,她們出來工作后都覺得不方便,后來香奈兒在巴黎,她就把裙子剪到膝蓋這里,當時這是她第一個這樣干,后來也就成了今天職業裝的由來。香奈兒還發明了什么,她還發明了運動服裝。為什么她會發明這個,因為她有個情侶是俄羅斯人,一個作曲家,只有俄羅斯人穿秋褲,她從這里得到啟發,把秋褲加了兩個口袋,就成了今天的運動服裝。


其實我在說這些比喻,也是在說到今天互聯網一切都好,BAT,Facebook也好,都把基礎建設都搭好了,就像我們30年前的中國經濟騰飛要先修橋造路一樣,但那些修橋造路的不一定是最賺錢的,你去買A股里面的那些高速公路,你不會賺錢,一樣的,互聯網接下來進入下一場,就是一定要用這些基礎建設做出創造,這些創造者就是顛覆者。


舉個例子,比如Uber,Airbnb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這兩個公司嚴格意義上并不是互聯網公司,Airbnb的創始人只是個設計師,Uber的創始人也不是互聯網公司出來的,是做投行的,但這兩家其實就是利用互聯網去顛覆我們現有的東西。他們這兩個顛覆的為什么會比較快成功?是因為這兩個體量特別大,一個是車,一個是房。


未來其實還有太多可以顛覆的,你們去想想,比如房子為什么可以這樣做,為什么一定要一房一廳,兩房一廳,一個廚房,一個客廳,一個衛生間,為什么一定要這樣?為什么不能是其他樣子?這里面其實都可以思考,你看我們的會議室。前段時間我們去香港,看到香港的公司都會有一個會議室,但是那個會議室的利用率我估計平均下來一天估計也就一次。其實香港是一個地價蠻貴的地方,為什么不在設計里面調整share一下呢。我要說的就是未來其實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被顛覆的,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方向。


顛覆者第二是要能夠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的東西。


其實美圖是什么?當時我們做美圖的時候也沒想過要女孩子能夠修臉,當時其實就是做傻瓜化。因為我們知道要修圖就一定要用Photoshop,但它太復雜了,我們其實就是把它傻瓜化。這個傻瓜化也很簡單,比如你要修眼睛,你要進到Photoshop后臺,調這個參數,調哪個參數,這得多專業才行啊?其實干嗎要那么復雜,你不就是要把眼睛弄大嗎?其實就是要把眼睛弄大,無非是小大,中大,大大。那干脆我的技術就先把這個模型調好,然后讓你選擇,一鍵修復,這就很簡單的邏輯,這就是最開始的美圖。


當然美圖后面已經優化了東西,但切入點一般都是一個很簡單的,能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那么這個公司跟這個產品未來就能夠得到巨大的發展。


第三,就是能夠顛覆我們原來的這種商業模式,我們的運輸途徑的。


比如小米,小米為什么成功,我現在還是認為他成功,雷軍他現在只是在成長的路上有一個暫時平臺期。


很簡單,聯想當時要賣一臺手機,要找一大堆的市場調查人員去調查,然后要生產兩百萬臺,然后開始廣告鋪渠道,整個過程太復雜了。雷軍把中間全部砍掉,他不用調查人員,在微博發一個大家需要什么樣的手機,一大堆人給他反饋,這個比調查更有效。第二,他一定要生產多少臺讓大家看到,大家說要買一百萬臺,他還不放心,那你們一人交50塊定金才下單。下完單以后開始開賣,他也不通過渠道,就直接從廠家發貨給你,這個過程少了多少費用?


我覺得雷軍這個人真的非常棒,他前面三年其實都在網上賣,這個效率是非常高的。只不過后來他想賣更多,賣個一億臺,兩億臺,所以切入傳統渠道,才把自己變重了。


有了這個思路,你再看娃哈哈他賣水。他牛在哪里,不就是他做的廣告和他鋪的渠道,就這兩個強。那我們為什么沒有人就拿我們這里的水在網上打品牌,去掉中間商直接批發去賣,一瓶水一塊錢?說實話,你在村莊賣1快錢的利潤中,娃哈哈大概只拿到3毛錢,7毛錢都被中間商拿走了。那我們為什么不做一個APP,讓各個村莊的小賣店就下一個單,要十箱、二十箱,然后再送到,可以弄個微信、支付寶付錢,也不用給什么供應鏈、金融之類一大堆的東西賺錢。所以這里面還有非常多的空間。


最后我想說說,也是昨天大家關注的特郎普當選。確實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因為大部分的精英大部分的主流都沒想到特郎普會當選。這其實也說明很多問題。


第一層意思,我們現在大部分人聽主流意見。其實所謂的主流所謂的精英不一定靠譜,因為他代表不了廣大的人民群眾,吃瓜群眾。所以這是一個顛覆了的想法,昨天其實又有第二層意思,很多人擔心的是股票跌了,后來其實美股竟然漲了,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們都要找原因,這說明大家也接受了特郎普。世界都在變,特郎普他也在改變,所以剛才有嘉賓說今年是黑天鵝湖,我認為不是,因為這已經成為常態。這世界變化太快,沒有什么所謂的黑天鵝,其實接下來每個月乃至每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

[FS:PAGE]


我記得2008年我們舉辦奧運會的時候,一個月后也沒有人提到。今天再大的事情這個消息都只會存在一兩天,我估計一個星期后沒有人再去議論這個事情了。原因也就是因為信息太多,所以黑天鵝其實也會慢慢的變成就像白天鵝一樣頻繁。


第三層,更有意思的是,因為當時主流傳統媒體去猜希拉里贏,他們的錯誤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為什么社交媒體包括谷歌、包括Facebook也會覺得希拉里會贏呢?


昨天兩點我看到一張統計圖:


這張圖是說,如果只統計18歲到25歲這個年齡群的投票,那么希拉里是以504VS23的絕對優勢勝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你看為什么主流包括我說的社交網絡,因為我們社交網絡做一個調查,一般的信息是愿意表達意見的那部分人的信息,所以這個調查大部分是錯的。如果你從哪里聽到哪個媒體在網絡上做的調查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多,我認為大部分是錯的,因為那個只是代表那幫愿意表達意見的人的觀點。


所以在美國18到25歲幾乎全部是支持希拉里的,就是壓倒性的贏了川普,于是就會形成社交媒體都認為希拉里是會贏的,但是最后才知道是錯的。因為中西部的那些中老年人根本不表達意見,也不參與調查。英國的脫歐也是一樣的道理,當時主流的媒體都報道不贊成脫歐,因為都是年輕人在表達意見,那些老年人都是沉默的。

這也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悲哀在哪里,所有的重大的決策其實都是為了年輕人,但投票結果都是由老年人來決定年輕人的未來。


最后我想說的,因為我們都是做投資的,投資真的是一個很開心的事情,不用跟誰打交道,也不用太多的應酬。把這個事情做好是很有意義的,當然成功不會那么容易,必須要花一定的時間去研究調查,能夠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才有機會成功。


所以在這里也祝大家能夠成功,成功完了也能像格隆那樣,有一定的情懷,能夠對社會做出推動,這樣你的人生就會非常完美,謝謝大家!